查看原文
其他

中欧可持续城镇化: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

刘畅 规划中国 2023-03-26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所刘畅在“2017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作者刘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所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以及缘起。



2016年项目组开始陆续申请和执行中欧可持续城镇化项目,是欧盟委员会和中国科技部共同资助、相互配套的四个项目的组合:即在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的框架下, “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和“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在中国科技部的框架下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数字城市规划新技术研发”项目。这四个项目合并为我们现在做的“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


2、项目来源——中欧共同资助机制

本项目的来源是基于2015年欧盟委员会和中国科技部达成的“中欧共同资助机制”,这个机制是中欧合作的团队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申请和执行同一个项目。欧方的单位向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申请资金,中方单位向科技部申请资金。


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是以研究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研计划,该项计划始于1984 年,至2013年已经实施了7 期,每期7年的时间。从2014年起开展第八期框架,并更名为“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



前七期的框架计划和“地平线2020”最根本的区别是,前七期的项目由欧盟委员会直接给中方团队委派经费,但是从“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开始,欧盟委员会不再向中方的科研机构委派经费。这个项目有很多优先领域,在“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中除了农业和水资源、信息管理、纳米等领域,还特别将可持续城镇化也作为一个优先领域。



在科技部的配套项目中,这个项目是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年初第一批项目对外发布,“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也是第一批获批的项目,一共有280个左右,每一个项目执行2-3年。


3、项目性质——执行2个政府间重大外交协定



本项目的性质执行两个重大的外交协定,一个是2012年李克强总理在访欧期间签署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第二个是2017年科技部和欧盟签署的《中国科技部和欧盟委员会关于依托共同资助机制实施2018-2020年度中欧研究创新旗舰合作计划和其他类研究创新合作项目的协议》


上述内容中提到欧盟“地平线2020”基金计划不再给中方团队委派资金,但是由于欧盟委员会特别重视可持续城镇化项目,所以破例单独给此项目团队的中方也委派了资金。


4、项目关系与实施周期


四个项目的关系分为两期。一期是平台项目, “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与“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配套。二期是科研和创新项目,“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与社会经济问题”与“数字城市规划新技术研发”配套。一期项目是二期项目的基础智库,二期项目是一期项目的创新实践。欧方的项目是欧盟委员会提前让专家设定好的题目,中欧联合体只需破题、申请执行即可。而科技部的项目是团队根据申请单位的科研的经验、背景和对城镇化的理解,自己设立题目、申请和执行。四个项目的周期是从2017年到2021年左右。


5、合作单位

本项目的合作单位基本上包括了中国和欧洲在城镇化研究方面最有实力的团队。四个项目在中方都是由中规院牵头,也包括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欧盟商会和科技部的战略研究院等。挪威科技大学是欧盟项目一期平台的牵头单位,二期的科研项目由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及区域规划研究院牵头,还有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科研机构的参与。


6、项目内容

这四个项目大概是要做什么?一期的平台项目,旨在链接中欧双方与城镇化发展有关的所有权益人,交流中欧可持续城镇化经验,为中欧政府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撑,为中欧产学研一体化寻找创新合作模式。二期研究项目将利用平台智库项目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支撑工具,建立中欧共建Living Lab(城市实验室)测试城市转型的可操作性,同时与60个城市和社区的代表开展交流,多角度研究城市发展的经济、文化、政策问题,并为社会一体化提供可行建议和支持。


在科技部的项目下,“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欧洲文化城市发展现状和既有技术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文化城市发展现状,建立文化城市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践测试、编写规划文件。这个项目已于2017年12月正式获批。“数字城市规划新技术研发”项目是基于对中欧数字城市发展的梳理,以新城新区为例,探索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规划的框架、机制以及应用领域,研究新一代的技术方法,建立数字城市规划的新方法。这个项目的预申报书已提交。


二、项目执行

1、项目进展


一期的平台项目已经执行了一年的时间,项目组在中欧组织了一些活动,为中欧很多团体搭建了平台,有了一些进展。二期的科研项目刚刚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了启动会。


今天主要汇报一下“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目前的科研成果。中国现在正在经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很多中国城市本来具有的特色文化、历史、景观和地域特性都在逐渐消失,“千城一面”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此中央的政策要求表达了要建设文化城市的决心,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十九大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5 年“中央城市会议”指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很多城市从过去的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增,慢慢开始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建立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的城市。所以“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今后城镇化工作的新重点。


这是一个中欧合作的项目,欧洲是城镇化的先行者,目前70%的欧洲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周边,加之欧洲非常重视建设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是欧洲城市参与城市竞争的重要方式。我们希望对欧洲进行学习和借鉴,能够为我们国家自己建设文化城市有所启示。


2、主要研究任务

主要分为三大研究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研究中欧特色文化城市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希望通过研究欧洲城镇化进程中,欧洲文化之都保护、传承、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借鉴吸收与总结提炼我国文化城市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功能特征、内容组成、发展规律等;调研中国文化城市发展现状,评估中国文化城市发展建设的问题和干扰因素等;评估中国特色文化城市与城镇化之间的关联性,架构特色文化城市与城镇化联动关系测评模型;最后建立中国特色文化城市监测与评价技术指标体系。


第二个任务是邀请欧方一起搭建多维度仿真文化城市创新技术平台,研究零排放技术、零排放社区、智慧城市、虚拟现实技术是怎样在欧洲的文化城市中应用的。


第三个任务是希望找到1-2个国内案例城市进行规划实践,编写文化城市建设与示范性项目实践指南或导则。


3、研究阶段


“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2017年12月立项,按照研究进度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作集中在研究欧洲文化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案例和形成案例库等方面。


4、研究成果

(1)“欧洲文化创意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过去几个月项目组的工作重点是“欧洲文化创意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多欧洲城市目前都在研究自己国家的文化创意城市监测评价指标。2017年项目组到欧洲调研时特别跟欧洲委员会询问了这个问题,拿到了内部资料。欧盟委员会认为文化创意城市的监测和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他们用了五年时间建立起了一套官方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组对这套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套指标体系的目标非常明确,旨在多方位监测欧洲最重要城市的综合发展情况,帮助政策制定者以及文化创意部门及时了解当地文化创意领域发展问题,反映城市文化活力、经济活力、社会包容程度等。


“欧洲文化创意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作用,第一是将城市文化和创意程度数据化,第二是建立城市文化创意程度衡量标准,第三是发现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机会,最后是建立新型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以上是这套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内容,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的“文化活力”,对应的是文化场所和设施、文化参与程度和文化吸引力,比如景点和地标数量、博物馆数量、电影院座位数量等。第二个一级指标“经济活力”对应的是知识产权,以及创意、文化、知识产业从业情况,包括艺术、文化、娱乐活动工作的岗位数量等。第三个一级指标是附加值,也就是社会的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包括与国际化接轨的程度和治理的情况、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这套体系从收集数据、数据运算以及最后结果的可视化,对中国建立自己的文化城市监测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指标体系建立起来后,欧盟从30个欧洲国家中挑选了168个城市作为测试对象,挑选的标准是什么?既要是“欧洲文化之都”,也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创意城市”,而且每年定期举办两次国际文化庆典活动,这也给我们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在168个案例中,巴黎是欧洲指标最高的,它的文化场所、知识产权、治理情况和从业情况等指标,比东欧某些以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著称的城市还要高。



由此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对比欧洲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文化创意城市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多的劳动力。


(2) 国内文化城市的现状

研究了欧洲的体系以后,我们分别从政治学角度、城市地理学角度和文化学角度对中国的文化城市概念进行了总结:


政治学角度,从狭义上讲,“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是某一个城市市民的道德倾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文化修养、科学素质、外在形象、活动形式等因素的全面反映。而“文化城市”则是这种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城市地理学角度,从传统意义上讲,文化城市被界定为以宗教、艺术、科学、教育、文物古迹等文化机制为主要职能的城市。从现代意义上讲,文化城市不再是具有单一文化特色,而是强调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城市;


文化学角度来说,文化城市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它最突出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地域比较多元的国家,所以在建设文化城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对文化资源重视不足,或认识存在误区;文化主题同质化倾向严重;缺少长期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制定;城市治理模式有待创新,公众参与不足等等。


(3)中国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文化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目前没有关于文化城市的度量指标,现有的都是创意城市的指标,而且都是基于“佛罗里达3Ts理论”的基础上。“佛罗里达3Ts理论”实际上是一个创意产业的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创意产业是怎么发展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的创意产业。



香港是中国最早建立创意指数的城市,但是它也吸收了“佛罗里达3Ts理论”,建立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上海借鉴香港创意指数的“5Cs”框架,在中国内地首次建立了城市创意指数。国内还有一些大学、研究机构,也都做了创意城市指数。但是实际上这些研究都不是针对文化城市的监测和评价来做的。项目组在比较了欧洲和中国的研究之后,认为建设中国的文化特色城市离不开这几点: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现有的研究体系有缺陷,也有借鉴的意义,比如有的体系是用线性转化的方式把各个指标转化成不同的维度,有的直接是把数据量化以后再用二级的指标加权。我们会根据这些经验,进一步把中国特色文化城市监测与评价指标研究做好。


三、经验总结

1、项目申请与执行经验

申请经验,一是要选择契合度比较高的国内外科研机构联合申请;二是科技部政府间项目须在获得欧盟委员会项目资助的基础上方可申请;第三中欧双方要提前对研究方向、研究任务进行充分沟通,因为中欧城镇化的程度不一样,在同一个问题上中国和欧洲的理解可能不一样,如果沟通不充分在后期执行上就会有问题。



关于执行的经验,一是要与各个合作方保持密切联系,尤其中规院作为四个项目的协调方,要协调中国和欧方二十几个团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二是积极反馈研究成果;三是和其他的合作方共享信息、人员互换;最后申请和执行的过程周期非常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2、展望

希望此项目能够帮助我院建立综合型国际智库平台;能够推进整合中欧资源,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提升我院的科研能力,加强我院的影响力


本项目在申请和执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院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周建明所长、张菁处长、詹雪红处长、彭小雷处长、徐泽副所长、胡京京副处长,以及侯雨亭、冯雨乔、苏珊珊、刘剑箫、周之聪、孙依宁、陈杰、罗启亮、马诗梦等同事。



报告整理:马菲.

相关链接:

“2017中欧可持续城镇化会议——创新驱动•新区发展”在京举行

杨保军:中欧互鉴: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城镇化

东西互鉴:中欧共建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要闻

杨保军:中欧城镇化的智慧│要闻

杨保军:中欧互鉴助力城镇化│要闻

中规院王凯副院长受邀与欧盟驻华大使展开合作会谈

中规院参加"第三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并与欧洲城市联合计划理事会签署谅解备忘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